首页 资讯 正文

石榴籽聚华夏情 随州职院学子共绘团结卷

体育正文 66 0

石榴籽聚华夏情 随州职院学子共绘团结卷

石榴籽聚华夏情 随州职院学子共绘团结卷

文(wén)/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田雪薇 商(shāng)砼场升级半导体基地 鄂州杂乱的商砼生产地逆袭(dìnìxí)为智能半导体基地。 曾经机器轰鸣、尘土飞扬的商砼生产地块(dìkuài),如今摇身一变,成(chéng)了高端智能半导体设备制造基地。近日(jìnrì),鄂州市临空经济区通过“腾笼换鸟”,将一块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成功(chénggōng)盘活,预计年产值将超10亿元(yìyuán)。这场“土地重生记”背后有何秘诀?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带您一探究竟。 在鄂州临空经济区一片160亩的土地(dì)上,工人们正紧锣密鼓(jǐnluómìgǔ)地施工。而(ér)在半年前,这里还是湖北高泽物流公司的商砼生产场地,因污染大、效益低长期(chángqī)处于半停产状态。“以前路过这儿都得捂鼻子,现在听说要建高科技工厂,周边居民都拍手叫好!”附近村民王师傅(wángshīfù)感慨道。 “企业最怕‘拆了旧厂(jiùchǎng)没活路’。”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透露,起初企业因补偿和转型(zhuǎnxíng)问题犹豫不决。为此,管委会成立专班,先后组织20余次协商,最终敲定(qiāodìng)“经济补偿+异地安置+政策扶持”组合方案,去年11月顺利完成土地收储(shōuchǔ)。 地块刚腾退,招商立即跟上!凭借毗邻花湖国际机场的物流优势和“拿地即开工”政策红利,这块(zhèkuài)地迅速吸引迈睿公司目光。从挂牌出让到项目落地仅用1个月,创下“五证(wǔzhèng)同发(tóngfā)”审批新速度。据悉(jùxī),这家企业将(jiāng)投资建设半导体设备华中生产基地,投产后可年创税1亿元,提供数百个技术岗位。 “这是‘向存量要增量’的典型样本。”省自然资源厅专家指出,鄂州通过(tōngguò)精准评估、柔性谈判、高效服务三重保障,既破解了土地紧缺难题,又助推了产业升级,为全省低(dī)效用地改造(gǎizào)提供了可复制经验。 一块(yīkuài)地的“重生”,折射出发展理念之变。当“寸土”变“寸金”,老土地也能焕发新生命。这样的“腾笼换(huàn)鸟”,不妨再多些! 工业空地(kòngdì)建起食品产业园 孝南(xiàonán)闲置十多年的(de)荒地上,开发后建起厂房,三家食品包装企业“组团”落户。 曾经一片荒芜(huāngwú)的(de)闲置空地,如今机器轰鸣。孝感市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(guīhuàjú)用“打包收购+精准切块”的妙招,让沉睡十年的工业用地重获新生,引来三家食品包装企业“组团”落户,预计年税收可(kě)达千万。 在孝南经济开发区龙宫社区,一块81亩的工业用地(gōngyèyòngdì)闲置了近十年(nián)。这里原是南大实业2013年建成的厂房,因经营不善(jīngyíngbùshàn)一直“晒太阳”。如今却上演“变形记”——通过政府整体收购(shōugòu)、重新规划,变身三块“小而精”的工业用地,吸引食品包装产业链企业扎堆入驻。 “就像把一块大蛋糕切成三块,每块(měikuài)都配上合适的刀叉。”孝南区自然资源和(hé)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创新采用“整体收购+定向分割”模式:先与南大实业协商收储土地(tǔdì),再根据招商需求将地块“量体裁衣”分割成三宗,精准匹配企业(qǐyè)需求。 这种“链式供地”效果立竿见影。三家新(xīn)企业(qǐyè)迅速落地,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“砸”向这片热土。最让人惊喜的是(shì)产业链的“化学效应”——新落户企业涵盖(hángài)原料、生产、包装全环节,形成“进门是原料、出门是成品”的闭环。预计项目投产后,年产值可达2.5亿元,相当于每年给孝南(xiàonán)挣回一个中型商场的营业额。 “过去是等(děng)项目找地,现在(xiànzài)是拿着地找产业链。”开发区(qū)负责人表示,这种盘活模式既消化了“僵尸地块”,又串起了产业链。目前该地块已成为孝南打造“华中绿色食品(lǜsèshípǐn)产业集聚区”的重要拼图,周边企业还能共享环保设施,实现循环利用。 走访时,施工中的厂房传来叮当声。附近小卖部老板笑(xiào)着说:“荒了这么多年,现在天天有工人来买烟买水,生意都好了。”土地“活”了,经济“火”了,老百姓的荷包也跟着鼓了。孝南这个(zhègè)“腾笼换鸟”的故事告诉我们: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,有时候就差一个(yígè)金点子。 老(lǎo)厂房蝶变网红打卡地 十堰东风44厂的红砖老厂房被改造成风情街区,变身网红打卡(dǎkǎ)地。 曾经机器轰鸣的东风44厂老厂区,如今(rújīn)飘起了咖啡香(xiāng)。十堰市通过“工业(gōngyè)+文旅”的创新模式,将(jiāng)503亩闲置厂房改造成集美食、购物、休闲于一体的工业风情街区,不仅盘活了“沉睡”的土地资源,还带动了周边居民就业增收。 在(zài)十堰市茅箭区朝阳南路,红砖老厂房与时尚霓虹灯碰撞出奇妙的火花。今年6月刚开业的“四四厢遇”一期(yīqī)项目,已(yǐ)成为年轻人朋友圈里的新晋打卡地。谁能想到,这里三年前还是东风汽车集团搬迁(bānqiān)后留下的闲置厂区。 “我们特意保留了老车间(chējiān)的桁架结构和斑驳墙面。”项目(xiàngmù)负责人介绍,3.69亩的示范区内,原来的大冲车间变身loft风格(fēnggé)商业体,既有特色餐饮和文创店铺,还配套了停车场和休闲广场。开业三个月来,周末日均客流超过(chāoguò)5000人次。 这块“金疙瘩”的蜕变来之不易。2020年十堰市与东风公司签订土地(tǔdì)收储协议后,政府创新采用“留改拆”模式:能用的老厂房改造升级,不适合的地块(dìkuài)重新规划。目前除文旅项目外,已出让139.7亩住宅(zhùzhái)用地(yòngdì),带来4.6亿元土地收入。 “二期将增加亲子乐园和工业博物馆。”茅箭区相关负责人(fùzérén)透露,整个项目分三期开发,总投资超2亿元。现在周边居民不仅(bùjǐn)多了遛弯好去处,还(hái)在街区找到了保安、保洁等工作岗位。 走访中,65岁的原44厂退休职工王师傅感慨:“以前上班(shàngbān)要(yào)戴耳塞防噪声,现在带(dài)着孙子来喝奶茶。”从“生产车间”到“生活空间”的转变,正是十堰市“向存量要效益”的生动实践。 闲置地块(dìkuài)布局建材生产线 随州杂草丛生(zácǎocóngshēng)的荒地,被盘活后用来建设纳米石塑墙板生产线。 一块闲置十余年的工业用地,经过司法拍卖、政府收储、精准规划和招商重组,摇身一变成为年产值超3亿元的“黄金地块”。近日,随州市随县经济(jīngjì)开发区(kāifāqū)通过“四步联动”盘活存量建设(jiànshè)用地的创新实践,成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推进土地节约集约(jíyuē)利用的典型案例。 2012年,湖北跃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取得随县经济开发区(kāifāqū)187亩工业用地,但因市场变化和资金问题,项目长期搁置。更棘手的是(shì),该地块先后被4家单位申请法院查封(cháfēng),导致土地收回陷入僵局。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推进(tuījìn)司法程序,于2024年4月完成拍卖,为土地盘活扫清(sǎoqīng)障碍。 恒晟公司(gōngsī)竞得该地块后,随(suí)县政府并未“一拍了之”,而是结合开发区产业布局优化需求,与恒晟公司协商收回(shōuhuí)75.4亩土地,剩余111.6亩土地用于恒晟公司建设生产(shēngchǎn)车间。这一调整不仅使土地配置更合理,还带动2.3亿元投资,预计新增就业280人,年创税收1500万元(wànyuán)。 政府收回的土地并未闲置,而是通过精准招商引入优质项目。2024年12月,湖北文远(wényuǎn)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竞得其中25.4亩土地,建设纳米石塑墙板生产线。这一(zhèyī)绿色建材项目,既提升了(le)土地利用效率,又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能(dòngnéng)。 省自然资源(zīyuán)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州的实践表明,盘活存量土地不能仅靠简单收回,而(ér)需司法、规划、招商多管齐下,实现“地尽(dìjǐn)其用、产城融合”。这一模式为全省(quánshěng)破解土地资源闲置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经验。
石榴籽聚华夏情 随州职院学子共绘团结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